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Top10 生產前必須作的重要決定

除了選擇分娩方式,家長還需要為您的寶寶做出以下十項重要醫療決定。在這些問題上,請考量醫師的建議再做出明智的決定。

1.是否延遲剪臍帶的時間

新生兒出生時,醫師第一個動作就是剪臍帶,而這樣的動作,根據英國與瑞典研究建議,醫師最好等3分鐘左右再剪,因為這段時間,胎盤、臍帶的血液可以流回寶寶體內,增加1/3血量,降低新生兒前六個月罹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。 瑞典研究團隊是對4百名足月出生的嬰兒進行研究,有些嬰兒出生後至少3分鐘才剪臍帶,其餘的在10秒內剪臍帶,4個月後追蹤,發現晚剪臍帶的寶寶,體內鐵質含量較高,貧血病例較少,而且每20名中,有一名可以避免鐵質缺乏。等到胎兒臍帶動脈沒有跳動的時候,再剪臍帶,會使得新生兒有很多的、充分的、足夠的鐵的存量。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在嬰兒出生一到三分鐘後剪掉臍帶,因為這「可以改善嬰兒體內的鐵質含量」。

但是,若新生兒有肝臟問題或紅血球濃度過度流失,偶爾可能因為延遲剪斷臍帶而得到黃疸。 缺鐵性貧血可能造成寶寶神經發育不良,發展遲緩,不過有部分醫師認為,等3分鐘再剪臍帶這樣作法,對早產兒、體重不足的寶寶幫助比較大,其餘的有限,還應該看產婦以及寶寶出生的狀況,萬一有缺氧、窒息的狀況出現,一刻也等不得。(原文報導Cutting cord too early puts babies at risk, NHS warned)




  2.是否為寶寶存臍帶血

  絕大多數自存的臍帶血自用的機率低。國外推估的數字從25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。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指出,20歲以前會用到幹細胞修補的機率,約2萬分之一~20萬分之一。而且一般足月胎兒的臍帶血約100cc,裡面只有25cc幹細胞,因此通常1袋臍帶血只夠1個體重40公斤以下的病患使用。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,唯有和胎兒同父同母的兄姊中,有人已有惡性或基因方面的疾病,將來「可能」因為做臍帶血幹細胞移植而受惠時,家長可考慮儲存新生兒的臍帶血。並指出,但不鼓勵基於「生物保險」防範萬一的理由而儲存臍帶血,因為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自體移植。 想自存臍帶血的父母,還得考量業者有沒有預防倒閉的避險方案、財務狀況是否健全外、有沒有移植成績,做為考量業者儲存品質的參考。 不是每個準媽媽都能存臍帶血,有嚴重貧血、B型、C型肝炎病毒、愛滋病、梅毒等感染等準媽媽不能存也不能捐臍帶血,條件比照捐血條件,有些公益臍血庫還會要求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提供羊水檢查報告,私人臍血庫則無此限制。 如果沒自存但需要臍帶血移植時,可以到國內3家公益臍帶血銀行搜尋配對,包括慈濟、中華血液基金會、信望愛臍帶血基金會。如果國內沒有,就必須向國外相關機構搜尋,但配對到則需要付費。


  3.是否實行產台肌膚接觸/產台哺乳

  產台肌膚接觸是讓健康新生兒在產後立刻被放在母親的胸腹部,皮膚貼著皮膚。產後頭一兩個小時是新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,也是親子關係建立的最佳時刻。在母親溫柔撫摸的刺激下,他們可以蠕爬,越過母親的肚子,找到乳房。 嬰兒用聞的或是用嘴巴舔母親的乳頭,並且開始吸吮,能刺激母親釋放催產素,開始乳汁的流動。 這整個過程對寶寶的存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,實行產台肌膚接觸/產台哺乳的好處包括:
  • 提供溫暖並讓新生兒接觸母親身上的正常菌種,減少感染。
  • 嬰兒呼吸、心跳、體溫以及血糖更穩定,減少嬰兒哭鬧。
  • 嬰兒頭一小時較清醒,較易學會有效吸吮。
  • 寶寶能較早吃到初乳,而初乳是嬰兒的第一劑預防針。
  • 能提早促進母乳分泌,增加母乳哺餵的持久性。
  • 幫助母親子宮收縮,減少母親產後出血的機會。
  • 促進親子關係建立,奠定右腦發育。
目前母嬰親善醫院都會幫助媽咪實行產台肌膚接觸/產台哺乳,至於剖腹生產上的產台上肌膚接觸,如果擔心開刀床面太窄空間不夠、媽媽因為麻醉及開刀難以執行、或擔心無菌區域的污染等問題,可以與醫師討論後決定。


4.是否接受抗生素眼藥膏 新生兒在出生後予抗生素眼藥膏點眼睛,最主要在於預防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受感染,在美國許多州授權此預防性治療新生兒眼部感染,但大部分細菌都來自性病,例如淋病雙球菌,一旦感染到眼部,便會引起「特急性」化膿性結膜炎;也就是說會在卅六至四十八小時之內,就有眼睛紅腫,結膜潮紅並且有膿狀的液體分泌物會大量分泌出來,不但會使結膜發炎很厲害,若沒有馬上治療,很快的連角膜上皮細胞也會被穿透造成潰瘍甚至穿孔,最後甚至會因眼內炎而終將失明。所以在嬰兒出生後,都會立即給予抗生素藥膏來對抗淋病雙球菌,原則上只要確實在出生後立即塗抹眼藥膏在眼瞼內,效果都還不錯。  如果母體健康,而且您不希望寶寶接受不必要的藥物治療,應提早詢問醫生或提出您的想法。


5.是否注射維生素K

  維他命K幫助血液凝固,對防止嚴重出血至關重要。 在懷孕期間或母乳餵養時,寶寶從母親獲得的維生素K不夠。如果沒有維他命K,他們就會有患上一種名叫維他命K缺乏性出血(VKDB)的罕見疾病的風險。 VKDB可造成血流入大腦,並可能造成腦損傷,甚至造成死亡。給新生兒補充額外的維他命K,就可以防止VKDB。到大約六個月時,新生兒就會自己建立足夠的供應水平。 給寶寶補充維他命K,最簡單、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注射。在出生後馬上注射一針,可以保護寶寶數月的時間。自大約1980年以來,德國、澳洲及美國大多數新生兒都接受注射維他命K。 維他命K也可以通過口服來補充。但是口服維他命K吸收不夠好,藥效持續時間也不夠長,因此必須口服數劑,才能提供足夠的保護。另外,也可在分娩前24小時內給孕婦肌肉注射維生素K。 很小的寶寶或早產兒需要的劑量可能更小,建議家長諮詢醫生。 

  另外口服維他命K不適合於一些寶寶:
• 早產或生病的寶寶應接受注射維他命K。這有兩個主要原因:所需要的劑量很小,通過口服難以衡量,而且這些寶寶餵起來也更可能有困難。 
• 如果你選擇的是口服維他命K,但在應該服用時寶寶身體不適,寶寶就可能需要接受注射。
• 如果在你懷孕期間服用過治療癲癇、血栓或肺結核的藥物,你就應該告訴醫生或助產士。你的寶寶可能無法吸收口服的維他命K,而可能需要接受注射。 


6.是否要親自幫寶寶洗第一次澡 嬰兒剛生下時,在皮膚表面上有一層油脂,看起來像奶酪,這是皮膚及上皮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黃白色物質。胎脂有保護作用,主要是潤滑新生兒的皮膚,以便能順利通過產道。胎脂會慢慢脫落,不需要特別護理。而頭皮上或眉毛部份的胎脂只要擦上嬰兒油或橄欖油,使其軟化,再以軟毛刷輕輕刷鬆;經過多次沐浴後,即可完全洗淨。 如果家長希望親自幫寶寶沐浴,並使用自己帶來的特殊肥皂或酵素。記得要事前跟醫生或護理人員溝通。

  7.是否要親餵母乳 大約20%的媽媽在出院之前就放棄餵母乳。因為哺乳的第一周是最難熬的,生產後筋疲力盡,好不容易有時間睡覺了,每隔2-3小時又會被護士叫去餵奶。 雖然很多媽咪都曉得餵母奶的好處,但造成中途放棄的主要因素,就是在產前沒有吸取足夠的哺乳知識,遇到困難時又沒及時尋求專業協助,誤以為自己「沒有奶水」而選擇放棄。 建議有心想親餵母乳的準媽咪,生產前要多參考哺乳的知識(例如母乳協會),另外可事先準備以下物品:

  • 哺乳胸罩:前面開扣,較易哺乳。 
  • 哺乳衣:方便掀開哺乳。
  • 哺乳枕:因為舒服的姿勢有助於哺乳順暢,所以媽咪可在手臂下墊個哺乳枕或枕頭,手臂才不會因為長時間哺餵寶寶而發痠。 
  • 溢乳墊:因為脹奶時乳汁可能會溢出,或是在哺餵母乳時,另一側乳房可能也會溢奶,因此可準備拋棄式的溢乳墊,或是準備乾淨的小方巾(比較環保)來墊在胸罩內。 
  • 吸乳器:其實醫師和護理師都建議以「親餵」為優先(因為親餵最能刺激乳汁分泌,且可讓寶寶吸到深層奶水),若寶寶喝飽後,乳房仍有腫脹不舒服感時,可用「手」擠奶至容器裡;若手擠太久覺得痠時,才考慮使用吸乳器,因為吸乳器有可能會增加乳頭的不適感。 



  8.是否要讓寶寶使用奶嘴 這小小的奶嘴竟然也是爸爸媽媽要考量的重要決定!目前對於寶寶該不該使用奶嘴還存在許多的爭議,例如很多母乳喂養的倡導者就不鼓勵使用安撫奶嘴,但也有證據表明,使用安撫奶嘴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綜合症( SIDS)的發生率。還有些家長認為吸奶嘴比吸手指頭好;或者是認為奶嘴是安撫寶寶的利器等。不論如何,這是值得您花些時間思考研究的問題。

9.是否要幫男寶寶割包皮 坊間流傳要幫男寶寶割包皮的原因包括:減少包莖,減少龜頭發炎,減少泌尿道感染,減少將來得到性病與性器官癌症的機率...等等。但是在您做決定前請先諮詢小兒科醫師。

10.產前盡早選擇兒科醫生 當你生產完,如果您沒有指定兒科醫師人選,醫院就會為寶寶指派一名兒科醫師,建議家長能在生產前就先考慮好各方面的需要,這對寶寶是很有幫助的。